中文 中文繁体 English
服務熱線:
新聞動態
訊嘉新聞
行業新聞
 
 
新聞動態   >>  分銷收購活動盛行,雙A霸主地位加固
分銷收購活動盛行,雙A霸主地位加固
發佈日期:2011/2/24   |   閱讀:2230

全球性的製造與設計從北美、歐洲向亞太地區的轉移,帶動了管道和採購鏈發生變化。在過去的十餘年時間裡,中國電子元器件分銷市場逐步從零的摸索、分散式分佈過渡到具有一定規模、集成化趨勢明顯。現在,以雙A為代表的大型分銷商正在複製類似於上世紀90年代北美市場的加速整合進程,意在加強亞太地區重心地位或更全面供應鏈服務能力,穩固其全球霸主地位。

今年1月初,艾睿電子完成了對Nu Horizons Electronics收購,而安富利於去年末收購了Bell Microproducts。雖然分銷業的整合速度還沒有達到北美地區20世紀90年代的水準,但這些收購仍然把業內的兩家大型分銷商踢出了10大分銷商行列。現在10大分銷商之間的距離日益拉開,如果明年該名單變短,恐怕也不會感到意外。

艾睿和安富利陸續瓜分了北美背景的大型分銷商之後,似乎分銷行業中沒剩下什麼可以收購的企業了,也是他們開始將收購目標投向亞太地區優質資源的一大原因。 分銷商開展收購有幾條關鍵理由:獲得原來沒有的特許權;獲得新的客戶;或者打入新的地區。由於艾睿和安富利都在所有產品類別(有源,無源和IT)方面擁有 多數主要產品線,在所有主要地區(美洲,EMEA和亞太)銷售產品,並能夠抵達主要電子終端市場中的廣大客戶群,因而,新的收購策略側重于加強某個細分領 域、特定區域的供應商或客戶群覆蓋,或者供應鏈增值服務的延伸。

以安富利收購Bell Microproducts為例,去年12月安富利向分析師披露了與之整合的最新情況。安富利電子元件(Avnet Electronics Marketing)的全球總裁Harley Feldberg談論整合Bell的問題。在多數人看來,Bell與安富利的元件分銷業務好像是奇怪的搭配。Bell最近幾年更像是IT/系統分銷商,與 安富利旗下的安富利科技(TS)非常般配。但Feldberg解釋道,Bell可以給安富利電子元件提供許多幫助,因為安富利電子元件正在進軍嵌入系統領 域。

分銷商擴大市場份額的一種方法是向供應鏈的頂端移動,而在分立產品中增加解決方案是這種移動的組成部分。他說, 們分銷許多產品,如硬碟、SSD和麵板,現在我們正在進軍開發板。因此,如果你把Bell看作一家公司,他們發展成了相當大的企業,處於晶片與系統領域之 間,我們可以利用這點來增強我們的嵌入系統業務。

如果說安富利收購Bell是滲透新領域的策略典範,那麼艾睿剛剛完成對 Nu Horizons的收購,則是擴張亞太區域、拓寬高利潤率領域的雙重戰略體現。因為Nu Horizons的特色在於專注於設計服務和高利潤率半導體產品,同時也積極向亞太地區擴張,這兩點很符合艾睿擴大設計服務與增強亞太業務的戰略。只要艾 睿和安富利能夠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整合所收購的企業,二者就能有很大收穫。


艾睿電子全球元器件業務總裁江達明

艾睿電子全球元器件業務總裁江達明重申:這次收購符合艾睿電子擴大其全球服務能力的戰略,尤其是在快速增長的亞太地區。這次收購使得艾睿的全球元件部門能夠向客戶提供更廣泛的產品與服務,同時也擴大了其供應商的全球客戶群。

表示,收購後,在美洲和亞太地區,Nu Horizons仍將作為單獨的業務部門運營,保留自己面向客戶與供應商的品牌身份。在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Nu Horizons將整合到艾睿品牌之下。同時,他也指出這次收購給艾睿與Nu Horizons的供應商及客戶創造了更多的價值。

“Nu Horizons與業內最佳供應商合作,可以向其客戶提供深入的產品開發、定制物流和貫穿生命週期的支援。這次收購使Nu Horizons與一家實力強大的公司結盟,也為其繼續擴展價值主張創造了極好的機會。艾睿擁有強大的全球網路覆蓋、雄厚的財務實力和對增值分銷的堅定承 諾。江達明說。

對於收購帶來了產品線重疊問題,江達明透露說,艾睿的整合團隊正在制訂計畫,解決任何客戶及供應商重疊問題。他說:我們相信,這些計畫符合各地區的走向市場(go-to-market)模型。這些模型旨在最好地滿足供應商與客戶的各自需求。

令人費解的其他收購:ConvergeVerical

電子供應鏈中的人士,對於艾睿電子收購Converge的舉動可能感到有些驚訝。Converge是全球最大的獨立分銷商之一,而艾睿電子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元器件授權販售者之一。

個舉動確實顯得有些古怪,因為授權分銷管道中的高管通常避免討論公開市場。但假如能夠充分認識到公開市場(Open Market)的價值,就會覺得那是一場戰略行動。什麼是公開市場呢?公開市場屬於現貨(Spot)”市場,在此交易的電子元件可以立即交付。它發生在 計畫好的或合同交貨之外的供需交叉點。

當買家與賣家的需求同時出現時,就產生了上述供需交叉點。經紀人(Broker)是市場的最明顯符號,他們不是真正的交易對手,只是交易的撮合者。 當你需要在現貨市場購買或者出售物品並立即交割時,供應鏈中的任何人都可以充當經紀人,不論他們在電子食物鏈中處於什麼位置。比如,提供這類服務的公司包 括在管道中坐擁存貨的授權販售者,因過度生產而守著過多庫存的半導體製造商,擁有過多庫存的OEM與合同製造商,以及擁有存貨的獨立分銷商。

許多人可能會感到意外的是,根據定義,這個公開市場包含全部供應鏈,包括分銷管道和工廠,但的確如此。儘管有人對這個公開市場有一些不理解,但它確實存在而且茁壯成長,因為預測不准和產品交貨期變化導致產品短缺和過剩,對這些服務的需求就立即產生,該市場也就應運而生。

這些根本性的低效率現象要求進行主動貿易,以使系統恢復平衡。公開市場重新分配材料,使之從過剩地區流向需求旺盛的地區。如果沒有這個公開市場,供應鏈將步履維艱,並會陷入混亂和赤字狀態。

因此,供應鏈中擁有元件所有權的所有節點都是事實上的市場參與者和潛在的交易夥伴。因此,公開市場不是可以掃到一邊的孤立事務,而是對供應鏈中所有參與者都有廣泛影響的關鍵環節。

此一來也不難理解艾睿發起的針對獨立分銷商Converge和目錄型分銷商Verical的收購了。江達明簡而言之:“Converge使艾睿進入快速增 長的逆向物流市場,並提供了一個未來增長的平臺。這些收購活動擴大和增強了艾睿向供應商及客戶提供的全面服務。這些收購補全了艾睿的全球策略並專注於服 務,在整個產品壽命週期內提供端到端服務。收購Verical,也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電子商務實力。

大猜想:與大聯大的合併

趨勢表明,許多廠商可能在2011年被合併或者收購。最近幾年,我們看到許多小型企業被大型企業或品牌企業所並購。在衰退期間,幾乎所有的中小企業都在艱難求生。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全球型企業或者擁有巨大市場份額的企業,才能生存。也就是大者恒大趨勢。從許多方面來看,合併與收購都對企業有利,如獲得市場份額、寬廣的供應網路和全球存在等。

此同時,並購也對市場有許多壞處。顯然,這種趨勢會導致某些品牌形成全球性壟斷,並可能迫使客戶接受他們所提供的東西。不同品牌之間的健康競爭,可能遭到 削弱,而普通人的選擇也會變得模糊,因為可能沒有任何可以代替他們的廠商。潛在風險與合併後企業達到全面運行所需的時間有關,以及合併後的公司競爭力是否 能達到合併前的水準。其它弊端包括缺乏價格競爭、缺乏挑戰等。

合併與收購似乎是2011年的趨勢,其它市場也在發生類似的事情,例如汽車或電信市場。關於分銷市場,最大膽的猜想莫過於看到安富利或者艾睿與大聯大合併。

這樣的交易可能顛覆整個產業的格局。通過上述合併形成的公司,將橫跨幾大洋,在全球佔有龐大的市場份額,並向供應商和客戶提供巨大的規模經濟。當然,失敗的一方(或者是艾睿,或者是安富利)也會處於巨大劣勢之中,迫使其爭奪較小的亞洲同業。

個想法其實也並不特別瘋狂。高科技產業出現過這樣令人震驚的交易,如2001年惠普收購康柏,形成了一家規模達870億美元的全球科技領先廠商。在這 項收購以前,惠普的年營業收入是452億美元。此外,曾是全球最大個人電腦廠商的IBM,把旗下的PC業務出售給了中國聯想集團;阿爾卡特收購了朗訊科 技。

對於尋求超越競爭對手的企業來說,大型並購交易有時具有充足的理由,完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整合或者進軍新的市場,要比傳統 的成長模式或者通過小型收購來得更容易。一方面大型分銷商與小型分銷商之間的實力相差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大型分銷商在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開展業務,似乎支 持艾睿或安富利收購或與大聯大合併。

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艾睿或安富利沒有與大聯大洽商,那麼其中一家應該採取主動,啟動與大聯大的合併進程。現在中國的分銷市場已具備合併條件,主要分銷商即將發起一起大戰,爭奪市場的控制權。

更多人認為未必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交易面臨巨大的障礙,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衝突可能是其中的一項挑戰。不過,這還不是最大的障礙,艾睿和安富利已經進入亞 洲多年並進行多次收購活動。艾睿和安富利在歐洲和北美處於優勢地位,他們引領這兩個地區的整合,而且未來多年也不可能失去在這些地區的主導地位,但大聯大 卻是已經成為亞太區最大的分銷商,大聯大絕不會歡迎另外兩者的主動出擊,因而三足鼎立局面的可能性最大。

另一方面,中國、台 灣和東南亞其它國家或地區的其它競爭對手應該密切關注。安富利與艾睿正在徘徊和尋覓,當機會出現時他們將會行動,從而發生其他大型或小型交易。兩家大型分 銷商正在更加關注亞洲市場中的機會,亞洲也是迄今為止他們增長最快的市場。電子供應鏈已經從歐洲和北美轉向其它地區,而他們原來所吸引的採購資金也隨之流 向他方。類似地,現在,設計鏈也在朝著那個方向變化,而且這是未來的趨勢。

(本文來源:國際電子商情)

[ 返回 ]

版權所有@國內銷售電話:0755-83299166(總機)傳真:0755-83299199 海外銷售電話:+852-21726845 傳真:+852-21726875
網址:www.BTK-ic.com BTK ELECTROMICS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1009075號 网站建设合优网络